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4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976篇
林业   577篇
农学   530篇
基础科学   584篇
  956篇
综合类   5046篇
农作物   721篇
水产渔业   376篇
畜牧兽医   2042篇
园艺   728篇
植物保护   42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564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评价大肠杆菌(E.coli)外膜蛋白酶T(OmpT)的免疫原性及对小鼠的免疫效率,本研究将原核重组表达纯化的OmpT蛋白(rOmpT)免疫小鼠,并以灭活的E.coli 308-2全菌疫苗株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其抗体效价、体外调理吞噬作用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及攻毒试验进行保护效率评价。结果表明rOmpT免疫组在二免后14 d其抗体水平可以达到峰值(1∶64 000),并且其抗血清具有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对E.coli的吞噬作用;同时,重组蛋白与全菌免疫组均能够显著提高小鼠体内IL-4和IFN-γ的表达。而且重组蛋白免疫组对4个进化种系(Phylogenetic group)的E.coli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均为60%左右,比全菌免疫组高约10%。研究结果显示rOmpT比全菌灭活E.coli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更有效免疫保护作用,表明rOmpT可以作为E.coli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培养计划,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理论和实验教学,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93.
甘肃岷县不同海拔栽培当归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区域栽培当归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探索当归多糖含量与栽培区域海拔之间的关系。方法:加热回流提取当归多糖,苯酚-浓硫酸法比色,在490 nm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计算样品多糖含量。结果:当归多糖在2 300-2 900 m区域内随海拔升高含量逐渐增高,在海拔2 900-3 100 m区域内随海拔升高含量逐渐下降,其中2 600-2 900 m海拔区域栽培当归样品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域当归多糖含量。结论:本研究探讨了当归多糖含量随栽培区域海拔的变化规律,对当归最适栽培区域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阿魏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8批不同产地的当归药材中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阿魏酸在0.24-3.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 1.2%。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的阿魏酸含量差异较大,云南产最高,甘肃次之,四川较低,其中道地产区岷县处于中等水平。结论:以单一指标成分阿魏酸来评价当归药材质量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多指标成分,以有效评价当归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通过验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三个质量参数,证明此类试纸条的检测阈值与检测限一致,没有假阴性结果出现,假阳性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说明该试纸条具有可靠性,并且能快速、方便地检测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验证牛奶质量,保证检测结果有效由此证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试纸条可用于牛奶中1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受试仔猪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各处理仔猪分别在14日龄、21日龄、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所有仔猪在42日龄宰杀取样.测定仔猪相应组织的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断奶日龄的推迟,仔猪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MDA含量逐渐降低,35日龄断奶组仔猪心肌MDA含量显著低于14日龄组(P<0.05),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背最长肌和半腱肌MDA含量显著低于14日龄组(P<0.05);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相比,14日龄断奶组心肌T-SOD、GSH-Px活性(P<0.05)以及半腱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各断奶日龄组仔猪背最长肌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仔猪断奶日龄越早,其肌肉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越强,抗氧化功能越低.  相似文献   
997.
提取感染MDV 814A3毒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总基因组,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gI基因.将鉴定正确的gI基因克隆至pET-32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gI.将诱导表达获得的gI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产生的抗血清能够与MDV814A3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本试验所制备的gI重组蛋白和多克隆抗体将在MDV检测、血清学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柴黄颗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效果,将400只15日龄海兰褐鸡随机均分8组:柴黄颗粒预防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中、西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预防组于攻毒前7d饮水中加入柴黄颗粒进行预防,各药物治疗组于攻毒48 h后进行药物治疗,直到临床症状消失.结果表明,感染前7d给予2 g/L柴黄颗粒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其发病率降低至5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4 g/L柴黄颗粒治疗组死亡率为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愈率为92%,与西药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效果优于中药对照组.柴黄颗粒中剂量组攻毒第7天抗体滴度达到1 531.33±389.91,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并随时间增加而增加.2g/L预防剂量和4 g/L治疗剂量的柴黄颗粒对鸡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有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家蚕中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家蚕自幼虫期到蛹期发育过程中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鉴定家蚕中肠干细胞的潜在定位。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追踪变态和发育时期家蚕中肠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幼虫经历蜕皮及变态时,中肠形态结构以及中肠上皮细胞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在幼虫每个龄期的盛食期肠壁较薄,眠前期(蜕皮前)明显变厚,至眠期其厚度达到峰值;中肠上皮层存在柱状细胞(CC)、杯状细胞(GC)和再生细胞(RC)3种细胞,3种类型细胞随龄期逐渐增多,其中各龄期柱状细胞持续增多,至眠期达到峰值,靠近基底膜的小细胞在眠前期增多。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和磷酸化组蛋白(Phospho-histone H3,PHH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中肠上皮细胞,尤其是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在幼虫各龄眠前期的增殖率最高。同时通过BrdU滞留标记实验在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发现了BrdU滞留阳性信号。研究结果发现家蚕幼虫蜕皮时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发生快速增殖,推测这些小细胞中存在着潜在的家蚕中肠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00.
为分析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细小病毒(PPV)体外共感染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凋亡相关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PCV2和PPV共感染机制及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病毒滴度和相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CV2和PPV感染PBMC后PCV2、PPV的病毒滴度含量及Bcl-2、FasL、p53、Caspase-8、PBR、TNF-α等的转录时相变化。结果表明:PCV2、PPV能够感染PBMC细胞,PCV2/PPV共感染中PCV2、PPV的含量分别在24h显著最高(P<0.001);PCV2、PPV单独感染和PCV2与PPV共感染PBMC后引起Bcl-2、FasL、p53、Caspase-8、PBR、TNF-αmRNA转录水平上升;在3h时PCV2/PPV共感染组PBR、P53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CV2、PPV单感染组(P<0.05),12h时PCV2/PPV共感染组FasL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CV2、PPV单感染组(P<0.05),24h时Bcl-2、Caspase-8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CV2、PPV单感染组(P<0.05),PCV2/PPV共感染组TNF-α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PV组(P<0.05),与PCV2组差异不显著。结论:PCV2与PPV共感染引起细胞凋亡相关因子mRNA转录水平上调,加速淋巴细胞凋亡,本试验为PCV2和PPV共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